后观潮行

海风卷尽江头叶,沙岸千人万人立。 怪底山川忽变容,又报天边海潮入。 鸥飞艇乱行云停,江亦作势如相迎。 鹅毛一白尚天际,倾耳已是风霆声。 江流不合几回折,欲折涛头如折铁。 一折平添百丈飞,浩浩长空舞晴雪。 星驰电激望已遥,江塘十里随低高。 此时万户同屏息,想见窗棂齐动摇。 潮头障天天亦暮,苍茫却望潮来处。 前阵才平罗刹矶,后来又没西兴树。 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乘槎未许到星阙,采药何年傍祖洲。 赋罢观潮长太息,我尚输潮归即得。 回首重城鼓角哀,半空纯作鱼龙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怪底:(guài dǐ)为何,为什么。
  • 罗刹矶:江边的一处地名。
  • 西兴: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乘槎:(chéng chá)指登天遨游。槎,木筏。
  • 祖洲:传说中的仙山名。

翻译

海风吹尽了江头的树叶,沙岸上成千上万的人站立着。为何山川忽然改变了容貌,又传来消息说天边的海潮要涌入了。 海鸥飞动,云朵纷乱,行云停止,江水也做出态势好像在迎接海潮。天边那像鹅毛一样的白色还在天际,倾耳细听已是风吼雷鸣的声音。 江流曲折多次,想要折弯那涛头如同折弯铁一般。一折弯就会陡然增添百丈的浪花飞涌,在浩浩长空里像晴天下的雪一样飞舞。 潮水如星驰电掣般望去已经很远,江塘随着潮水十里内高低起伏。此时千家万户都一同屏住呼吸,想象着窗户都在一齐摇动。 潮头像屏障一样遮天蔽日,天色也像傍晚了,苍茫之中回望潮水来的地方。前一阵潮水才刚刚平息在罗刹矶,后来又淹没了西兴的树木。 我孤独地形影相吊,自行愁苦,大地和自身一同漂浮。想登天遨游不被允许到达星阙,不知哪年才能到祖洲去采药。 写罢观潮诗后长长叹息,我还是比不上潮水,它回去就能到达(大海)。回头看重重城市,鼓角声悲哀,半空中纯粹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以及诗人观潮时的感受。诗的开头通过描写海风、江头叶和沙岸上的人群,为潮来营造了氛围。接着详细刻画了海潮的到来,如鸥飞、云停、江迎,以及潮声的浩大。对潮头的描写更是生动,展现了其汹涌澎湃的力量,如“折涛头如折铁”“百丈飞”“舞晴雪”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诗中还描绘了潮水来时人们的反应和江塘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潮的壮观。后半部分,诗人在观潮后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愁绪,以及对世事的感慨。最后以回头看城市的景象作结,增添了一种苍凉的氛围。整首诗气势恢宏,语言生动,将观潮的情景和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既有对自然奇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