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厌时名:对当时的名声感到厌倦。
- 阳关送别声:借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指送别的歌声。
- 得丧:得失。
- 漫:随便,随意。
- 失马叟:塞翁失马故事中的老人,指祸福相依,这里指对得失不太在意。
- 去还:离去和归来。
- 宁比:岂能比得上。
- 弃繻(xū)生:汉代终军,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从济南当面向武帝辞别。武帝送行到长安城外的渭桥,终军说:“不乘驷马高车,就无法通过此桥。”后来他果然得到武帝重用,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弃繻”指终军离开长安时将入关凭证缯帛弃置而表示决心不归。这里指有远大抱负和坚定决心的人。
- 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 三仕:多次为官。
- 喜尔:为你感到高兴。
- 雄文:气势雄伟的文章。
- 二京:汉代的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这里泛指大城市。
- 莫遣:不要让。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
- 双鬓改:指两鬓变白,喻年华老去。
- 东隅:指东方日出的地方,比喻早年时光或开始阶段。
- 犹及:还来得及。
翻译
我归来似乎是因为对当时的名声感到厌倦,又听到了如阳关曲般的送别之声。得失之事我已如同塞翁失马的老人那般不太在意,我的离去和归来岂能比得上有远大抱负的终军。很惭愧我行踪不定且多次为官,很高兴你的文章在大城市中受到重视。不要让世俗的纷扰使你的双鬓变白,趁现在还来得及在早年时光成就功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亲友赠别之作的回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名声的超脱态度,以塞翁失马的故事来体现自己对得失的看法,同时认为自己与有坚定决心和远大抱负的终军相比有所不及。诗中还流露出对亲友文章得到重视的喜悦,以及对彼此的勉励,希望不要被世俗所扰,趁年轻时努力成就功业。整首诗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情感真挚,寓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用典恰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