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墨竹为西阳萧先生赋
西阳先生风节高,蚤以文翰驰英豪。
兴来为之写苍玉,便觉满纸生风涛。
长身劲气欲千丈,复有孙枝俨相向。
曾闻鸾凤下云霄,会见蛟龙起春浪。
先生静掩林中居,眼明秋水笺虫鱼。
他年东海访奇古,定载小车求竹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阳:这里是对萧先生的尊称,指他的籍贯或居所位于西阳。
- 风节:风骨气节。
- 蚤(zǎo):同“早”。
- 文翰:文章,文辞。
- 驰英豪:在豪杰中声名远扬。
- 苍玉:这里指竹子,因其颜色似苍玉。
- 孙枝:从竹子根部生长出的新枝。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祥瑞。
- 笺虫鱼:专注于校勘、注释古代典籍。笺,本指注释,这里指校勘、研究。虫鱼,指训诂考据之学。
翻译
西阳萧先生风骨气节高尚,很早就凭借文章才华在豪杰中声名远扬。 兴致来了就为他画翠竹,顿时感觉整张纸上都涌起了狂风巨浪。 修长的竹子劲气仿佛要达到千丈,而且还有新枝整齐地相对生长。 曾听说鸾凤从云霄飞下,也仿佛看到蛟龙在春浪中腾起。 先生静静地隐居在林中,眼神明亮如秋水,专心校勘古代典籍。 将来去东海访求奇珍古籍时,一定用小车装载着他对竹的著述。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西阳萧先生的高风亮节和才华开篇,通过描绘他写竹时所展现出的气势,以及竹子本身的形态,表现出萧先生的不凡气概和艺术造诣。诗中还提到曾听闻的祥瑞之象,增添了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接着描述萧先生在林中静居,专注于研究古代典籍,显示出他的学识渊博和淡泊宁静。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萧先生在竹文化方面著述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萧先生的形象和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萧先生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