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迈人太守擢宪粤西

旄节前麾海气森,霜威初动岭云阴。 雄文再睹驱鱼笔,雅操终存酌水心。 古洞石床窥鸟迹,西江官舫听猿吟。 清风相送沉香浦,秋月遥生八桂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旄节(máo jié):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以牦牛尾为饰,这里指王迈人作为太守的象征。
  • (huī):指挥。
  • :森严,威严的样子。
  • 霜威:寒霜般的威严。
  • 岭云阴:山岭上阴云密布,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严峻。
  • 雄文:杰出的文章。
  • 驱鱼笔:代指有才能的文笔,能像驱赶鱼群一样吸引人。
  • 雅操:高雅的操守。
  • 酌水心:表示廉洁的心愿,取自“酌贪泉而觉爽”的典故。
  • 古洞:古老的洞穴。
  • 石床:石头做成的床。
  • (kuī):察看。
  • 官舫:官府的船只。
  • 沉香浦:地名。
  • 八桂林:指代粤西地区,因那里山水秀丽,桂树成林而得名。

翻译

太守手持旄节前行,海边的气氛显得森严,初显的寒霜威严让山岭上的阴云更加浓重。 再次看到那杰出的文笔,如能驱鱼的神笔一般,始终保持着高雅的操守和廉洁的心志。 在古老的洞穴中,石床上可以察看鸟的踪迹,在西江的官船上能够听到猿猴的吟唱。 清风送着太守到沉香浦,秋月远远地照在八桂林的大地上。

赏析

这首诗是为送王迈人太守赴粤西任职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旄节”“海气森”“霜威”“岭云阴”等词语,描绘出了太守赴任之地的威严和严峻的环境,也暗示了太守肩负的重任。颔联赞扬了太守的文学才华和高尚操守,“驱鱼笔”形象地表现了其文笔的魅力,“酌水心”则体现了他的廉洁品质。颈联描写了途中的景象,古洞、石床、鸟迹、官舫、猿吟,增添了旅途的神秘和诗意。尾联以清风、秋月为背景,烘托出太守赴任的美好情景,也表达了对他的祝福。整首诗意境深邃,用词精准,既展现了粤西地区的特色风光,又突出了太守的形象和品质,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