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峰见日台

寒光一片上芙蓉,万壑含秋独倚筇。 风静渔歌来极浦,云深鸡唱隔高峰。 凭虚始觉天难问,绝顶方知道未从。 心迹泠然双寂寞,移情何处觅仙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壑(hè):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 (qióng):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 极浦:遥远的水滨。
  • 凭虚:指无所依靠,凌空。
  • (líng)然:形容清凉,冷清。

翻译

清冷的光芒洒在芙蓉山上,众多山谷都蕴含着秋意,我独自倚着手杖站立。 风平浪静时,渔歌从遥远的水滨传来,云层深厚处,鸡鸣声隔着高峰传来。 登临绝顶才感觉到苍天难以追问,站在最高处才明白大道未曾跟从。 内心与行迹都清冷寂寞,到何处转移情感去寻觅仙人的踪迹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科峰见日台所见的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天道的思考。诗的首联通过“寒光”“万壑”“独倚筇”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颔联以“风静渔歌”“云深鸡唱”的声音描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动感。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天道的疑惑和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尾联中,诗人的“心迹泠然双寂寞”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清冷,而“移情何处觅仙踪”则流露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