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曲江: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 文献祠:为纪念张九龄(字子寿,谥文献)所建的祠堂。
- 南人: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在唐代,岭南被视为边远地区,称那里的人为南人。
- 作相:担任宰相。
- 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 高人:不同凡俗的人。
- 直道:正直的道路,指为人正直,坚持真理。
- 致身:献身,这里指张九龄凭借文章才华得到官职和荣誉。
- 倾心:全心向往,竭尽诚心。
- 金鉴录:张九龄曾向唐玄宗进呈《千秋金鉴录》,希望唐玄宗以史为鉴,励精图治。
- 流涕:流泪。
- 剑门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四川,经过剑门关,这里借指国家的动乱。
- 玉堂春:指朝廷的荣华富贵。
翻译
南方人张九龄起初担任宰相时,他的风度也是超凡脱俗的。 他始终难以舍弃正直之道,凭借文章才华获得了自己的地位。 他诚心进呈《千秋金鉴录》,想到国家在剑门关的动乱不禁流泪。 祠堂前飞翔的海燕,仍然畏惧朝廷的荣华富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薛始亨在曲江谒见张九龄的文献祠时所作。诗的首联赞扬张九龄作为南方人担任宰相,具有非凡的风度。颔联强调他坚持直道,以文章才华立身扬名。颈联叙述张九龄进呈《千秋金鉴录》,体现他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动乱的悲痛之情。尾联以海燕仍怯玉堂春作结,或许暗示了官场的复杂和危险,也可能表达了对张九龄在朝廷中处境的一种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张九龄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正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