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后答友人僧舍见寄

古木垂藤委巷穷,柴门长掩鸟声中。 风光傍砌怜书带,日影沉溪怯射工。 孤磬每参音响断,残灯时窹燄华空。 故人欲问春来事,颇与禅关老衲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门:闭门,堵门。
  • 委巷:弯曲的小巷。“委”(wěi)。
  • 书带:草名。东汉郑玄家门口有一条生长茂密的书带草。后常用以借指文人居所。
  • 射工:传说中的毒虫,能含沙射人影致病。“射”(shè),“工”(gōng)。
  • (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 (wù):同“悟”,领悟,觉醒。
  • (yàn):“焰”的异体字。
  • (nà):僧衣,僧人。

翻译

古老的树木和垂下的藤蔓布满了弯曲狭窄的小巷尽头,柴门长久关闭,鸟儿的鸣叫声在其中回荡。 台阶旁的风光让人怜爱那如书带草般的绿意,日影沉入溪流,让人害怕那传说中的毒虫射工。 孤独的磬声每每伴随着声音的中断而响起,残灯时常在领悟中看到火焰的光华已空。 老朋友若是想问春天的事情,我这心境倒是与禅关中的老僧人颇为相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略显寂寞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首联通过描写古木、垂藤、委巷和柴门掩闭的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偏僻的氛围。颔联中“怜书带”表现出对文人雅士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怯射工”则透露出一丝对未知危险的担忧。颈联里的孤磬和残灯,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寂静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思考和领悟中的心境。尾联则表明诗人对春天之事的看法,认为自己的心境与禅关中的老衲相似,体现了他对世事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用典巧妙,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