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谭永明山人之康州时以州乘应沈使君之辟

旅游何地不逍遥,自爱云林隔市朝。 刺灭独存狐史笔,路难宁羡马卿桥。 古文鸟迹谙奇字,方椠蝇头记里谣。 见说郡斋悬榻久,可无高士应嘉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shèng):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 一辆为一乘。这里指接受任命。
  • (bì):征召。
  • 市朝:指争名逐利之所。
  • 刺灭:名片被磨灭,指不受重视。
  • 狐史笔:古代史官记载史实,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称“董狐笔”, 这里借指坚持真理、公正记录的精神。
  • 马卿桥: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传说他离开成都赴长安时,曾在升仙桥题字:“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后以“马卿桥”表示功名之路。
  • 鸟迹:指上古的文字,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受到启发而创造了文字。
  • (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
  • 蝇头:比喻细小的字。

翻译

出门游历在何处不能逍遥自在呢,自己喜爱那如云林般隔绝了世俗名利的地方。名片被磨灭,唯独存有坚持真理的精神,路途艰难,怎会羡慕追求功名的道路。熟悉上古文字的奇特形态,用木板认真记录民间的歌谣。听说郡斋中早已准备好迎客的坐榻,怎会没有高洁之士响应美好的征召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谭永明山人前往康州赴任时所作。诗的首句表达了旅游应追求逍遥自在,远离世俗纷争的观点。颔联通过“刺灭独存狐史笔,路难宁羡马卿桥”,强调了坚持真理、不慕功名的态度。颈联描述了谭永明山人对古代文字和民间歌谣的研究与记录,体现了他的博学和对文化的热爱。尾联则说郡斋早已准备好迎接他,相信会有高洁之士响应征召,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价值的思考。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