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忠悯公集
在昔乘嘉运,深宫事玄默。
天子但垂衣,虚心委贤硕。
谁其负端揆,转为狐鼠窟。
所以节直者,怒发眦为裂。
是时杨职方,尤称铁石肠。
立谈辄太息,颇类戆与狂。
大廷初抗议,流落谪边疆。
赐环未几日,吐论眉转扬。
请剑务诛佞,激烈由天性。
何知逆耳言,叩阍不可听。
屈首就簿责,幽系伤形影。
微臣亦何辜,天王自明圣。
伤哉遘憸壬,甘为虎蟒嗔。
爱憎移生死,烈士乃陨身。
直气元不改,方幸已成仁。
馀作忠魂补,兼以待后昆。
人心自不昧,天心亦可回。
一朝朝论定,殊恩及夜台。
嗣子悯先志,勋业起尘埃。
视彼谮人者,而今安在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揆(kuí):指相位。
- 职方:古代官名,掌管地图、四方职贡等。
- 眦(zì):眼角。
- 阍(hūn):宫门。
- 遘(gòu):相遇,遭遇。
- 憸(xiān)壬:奸佞的小人。
- 嗔(chēn):发怒,生气。
翻译
在往昔乘着美好的时运,深宫里主张清静无为。天子垂衣拱手,虚心地把政事托付给贤能的大臣。然而谁辜负了宰相之位,使得朝堂变成了狐鼠的巢穴。所以那些有节操正直的人,愤怒得眼角都要裂开了。当时的杨职方,尤其以有铁石心肠著称。他在交谈时总是叹息,很像是憨直和狂放之人。在朝廷上刚提出抗议,就被流放到边疆。被召回没过几天,他发表议论时眉头飞扬。请求赐予宝剑务必诛杀奸佞之人,他的激烈是出于天性。怎知那些逆耳的忠言,敲门请求禀报却不被听取。他委屈地接受簿册的责罚,被囚禁起来,身形和影子都显得忧伤。我这个小臣又有什么罪过呢,天王自然是圣明的。可悲啊,遭遇了奸佞小人,甘愿被他们像虎蟒一样仇视。因爱憎来决定生死,使得烈士就此牺牲。但正直的气概始终没有改变,正庆幸能够成就仁德。我用其余的力量化作忠魂的补充,并且以此等待后人。人心自然不会愚昧,上天之心也可以挽回。一旦朝廷的议论确定下来,特殊的恩宠就会降临到九泉之下。他的后代怜悯先人的志向,功勋和事业从尘埃中兴起。看看那些进谗言的人,如今又在哪里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杨忠悯公集后的感慨之作。诗中描绘了当时的朝政状况,以及杨忠悯公的正直和不幸遭遇。作者通过对杨忠悯公的描写,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心和天道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杨忠悯公的正直与奸佞小人的丑恶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主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