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雉来祥为宪长李公赋

二月足春光,斑斑雉子翔。 群依麦垄秀,亦恋柏台苍。 雊似升商鼎,来如暮越裳。 孤骞怜羽翼,五色见文章。 不比如皋获,宁同武库藏。 雄飞尤可羡,媒合未云当。 渤海徵迁秩,秦封验佐王。 华虫应衮冕,时物岂山梁。 作室矜翚鸟,将雏对凤凰。 文明知有兆,御李意偏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驯雉(xùn zhì):驯顺的雉。
  • 雉子:雉鸡。
  • 麦垄(mài lǒng):麦田中的垄沟。
  • 柏台:御史台的别称。
  • (gòu):雉鸡叫。
  • 越裳(yuè cháng):古南海国名。
  • 孤骞(gū qiān):孤独挺出的样子。
  • (gāo):沼泽。
  • 武库:古代收藏兵器的仓库。
  • 渤海:此处可能指汉代渤海太守龚遂,他以治民有方闻名。
  • 徵迁秩:指升官。
  • 秦封:秦国的封赏。
  • 佐王:辅佐君王。
  • 华虫:雉的别称,古代用于礼服上的图案。
  • 衮冕(gǔn miǎn):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
  • 山梁:山脊。
  • 作室:建筑房屋。
  • (jīn):自夸。
  • 翚鸟(huī niǎo):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鸟,这里指雉鸡。
  • 御李:东汉李膺(yīng)有贤名,士人为之驱驰,当时有“望见李膺,如登龙门”的说法,后以“御李”作为得到贤者赏识的典故。

翻译

二月里春光正好,色彩斑斓的雉鸡在飞翔。 它们一群群依靠着秀美的麦垄,也留恋着那苍翠的柏台。 雉鸡的鸣叫声好似在商朝的鼎中回荡,它们的到来如同傍晚时分的越裳国使者。 它们孤独而突出,让人怜惜那羽翼,身上五色的羽毛呈现出美丽的花纹。 不像在沼泽中被捕获的雉鸡,也不同于被收藏在武库中的兵器。 它们雄健地飞翔尤其令人羡慕,只是找到合适的伴侣却未必容易。 就像渤海太守龚遂那样因政绩卓著而升官,这是验证了辅佐君王的能力。 那华美的雉鸡应该出现在帝王的衮冕上,此时此地的它们并非普通山梁上的鸟兽。 建造房屋时以有雉鸡为荣,喂养幼雏时对着凤凰。 文明的迹象已经显现,得到贤者赏识的意味更是深长。

赏析

这首诗以驯雉为主题,通过对雉鸡的描绘,表达了多种寓意。诗中描绘了二月春光中飞翔的雉鸡,它们依麦垄、恋柏台,形象地展现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习性。作者将雉鸡的雊声与商鼎联系起来,将其到来比作越裳国使者,增添了雉鸡的神秘和祥瑞之感。同时,诗中也提到了雉鸡的孤独和寻找伴侣的不易,以及它们不被捕获、不被收藏的自由之态,体现了作者对雉鸡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还以渤海太守龚遂的典故,暗示了有才能者应当得到赏识和晋升。最后,作者将雉鸡与文明的兆头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御李”的典故也表达了对得到贤者赏识的渴望。整首诗用词典雅,意境优美,寓意深刻,将雉鸡的形象与各种寓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