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裹石行

· 刘崧
锦裹石,何苍苍,我行入封川,问之江上郎。云昔有辩士,往说南越王。 道傍见山石,指天誓不忘。谓苟得意归,不独衣锦还故乡,要使兹山之石同辉光。 一朝缓颊下南荒,车马千驷金满装。便令制锦百万匹,尽裹山石荣铺张。 至今岩阿草木昭煌煌,兽不得憩鸟不敢翔。烂然云霞彩,下照江中央。 我欲登其巅,窥海略扶桑。掇此五色文,献之紫虚皇。 有志愿莫遂,却立增慨慷。吾闻陆贾去汉室,乃有贾生流涕论帝傍。 惜此文绣被屋墙,丈夫未遇焉可量。衣或带索食秕糠,偶然会遇亦其常。 奈何暴殄恣所偿,胡不衣被沾四方。不曰爰居徒劳铿锵,匪悼尔石兮惟狂之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锦裹石:用锦缎包裹石头。
  • 苍苍:灰白色,形容石头的颜色。(“苍”,读音:cāng)
  • 封川:地名。
  • 辩士:能言善辩的人。
  • 南越王:南越的国王。
  • 缓颊:婉言劝解或代人讲情。这里指说服南越王。
  • 南荒:指南越地区,古代称南方边远地区为荒蛮之地。
  • :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驷”,读音:sì)
  • 制锦:织锦。
  • 岩阿:山的曲折处。(“阿”,读音:ē)
  • 昭煌煌:明亮辉煌的样子。
  • 紫虚皇:道教中地位较高的神仙。
  • 陆贾:汉初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 贾生:指贾谊,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
  • 文绣: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
  • 暴殄:任意糟蹋。(“殄”,读音:tiǎn)
  • 衣被沾四方:让好处惠及四方。
  • 爰居:海鸟名。
  •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翻译

用锦缎包裹着石头,石头呈现出苍苍的颜色,我行走进入封川之地,向江上的男子询问。他说往昔有个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游说南越王。在路旁看到山上的石头,指着天发誓不会忘记。说假如能够得意地归去,不只是穿着锦缎衣回到故乡,还要让这座山的石头也同样闪耀光辉。有一天他婉言劝解使南越王归顺,车马千乘,黄金满装。随后下令织制锦缎百万匹,全部用来包裹山石以彰显荣耀和铺张。直到如今山岩的曲折处草木明亮辉煌,野兽不能休息,鸟儿不敢飞翔。灿烂如云霞般的光彩,向下映照在江的中央。我想要登上那山巅,眺望大海并远望扶桑。采摘这五色的文采,献给天上的紫虚皇。有志向却不能实现,只能退立一旁增添感慨和悲伤。我听说陆贾离开汉朝,于是有贾谊在皇帝身旁流涕论事。可惜这精美的文绣被用于覆盖屋墙,大丈夫未能得到机遇又怎能估量。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秕糠,偶然的机遇和相遇也是平常之事。为何任意糟蹋而放纵地享受,为何不让好处惠及四方。不说那海鸟爰居徒然发出响亮的声音,不是为你这石头而悲哀,而是为那些狂妄之人而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锦裹石”的传说展开,通过描绘辩士的誓言与行动,以及山石被锦缎包裹后的辉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诗中提到辩士成功说服南越王后的荣耀与铺张,与后文作者自己的志愿未能实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机遇的难以捉摸。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陆贾、贾谊等历史人物,以他们的经历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命运多舛。整首诗意境宏大,寓意深刻,语言优美,既有对历史故事的叙述,又有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功名未就的无奈和对社会现象的不满。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