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台四首

· 卢宁
望气入云端,披云得静观。 流丹诸界丽,步玉上方寒。 香篆拚青鸟,梵箫下紫鸾。 呼僮携酒具,随意坐琅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气:这里指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征兆,后也引申为察看动静或气势。(望:wàng,气:qì)
  • 披云:拨开云层。(披:pī)
  • 流丹:流动的红色,这里形容色彩鲜艳。(流:liú,丹:dān)
  • 诸界:众多的世界或境地。(诸:zhū,界:jiè)
  • 步玉:在玉石般的道路上行走。(步:bù,玉:yù)
  • 香篆:一种专门用来燃香的模具,把香粉末用模具压成篆文形状。(篆:zhuàn)
  • (pàn):同“判”,分开,舍弃 。
  •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
  • 梵箫:佛教所用的箫。(梵:fàn)
  • 紫鸾:传说中神鸟。
  • 琅玕(láng gān):像珠子一样的美石。

翻译

抬头观察云气升入云端,拨开云雾得以安静观看。流动的红色使各个世界都显得美丽,在如玉石般的道路上行走,上方让人感觉寒冷。燃香的模具舍弃了青鸟,佛教的箫声吸引下了紫鸾。呼唤僮仆携带酒具,随意坐在像珠子一样的美石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云台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通过“望气入云端”和“披云得静观”,表现出诗人积极探索和寻求宁静的心境。颔联“流丹诸界丽,步玉上方寒”,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云台色彩鲜艳的景色和高处的清寒,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颈联“香篆拚青鸟,梵箫下紫鸾”,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香篆和梵箫的描写增添了宗教氛围,青鸟和紫鸾的出现更使画面富有神话色彩。尾联“呼僮携酒具,随意坐琅玕”,展现出诗人的闲适与自在,在美景中享受生活的惬意。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典雅,将云台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