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凤凰台宴集

· 卢宁
相随宾从古仪台,况是新晴丽景开。 城阙万家斜照里,乡关极目岭云隈。 六朝词客供文藻,百代王孙閟草莱。 空翠暮来浑欲滴,穿林骑马意迟回。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宾从(bīn cóng):宾客和随从。
  • 古仪台:古代举行礼仪活动的高台。
  • 新晴:天刚放晴。
  • 城阙(chéng què):城市,这里指城墙。
  • 乡关:故乡。
  •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 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 六朝:三国至隋朝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吴、东晋、宋、齐、梁、陈,它们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
  • 词客:擅长文辞的人。
  • 文藻:词采,文采。
  •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也泛指隐居的人。
  • 閟(bì):关闭。
  • 草莱:杂草,此处指荒野。

翻译

我和宾客们跟随从古仪台出发,更何况这时天气刚刚放晴,美丽的景色展现在眼前。城墙里的众多人家都处在斜阳的照耀之下,极力远望故乡,它在山岭白云的弯曲之处。六朝时期的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文采,百代以来的贵族子弟却隐匿在荒野之中。傍晚时分,山林的翠色浓郁得似乎要滴下来,我穿过树林骑马前行,心中满是流连之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在凤凰台宴集的情景,以及周围的景色和引发的感慨。诗人首先描述了与宾客一同出行的情景以及新晴后的美景,展现出一幅开阔而明朗的画面。接着,通过描写城阙、乡关,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六朝词客的文藻和百代王孙的隐匿,反映了历史的兴衰和人事的无常。最后,对暮春山林的翠色进行了生动的描绘,“空翠暮来浑欲滴”一句,将山林的浓郁翠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穿林骑马意迟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不舍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