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生

孟春献阳序,愁云变阴节。 迅雷厉宵轰,飘风中野烈。 端居多所怀,良晤阻江澨。 含毫折玄胶,临楮不能缀。 君子笃弘义,倡言慰饥渴。 薄宵悲樊翰,修途勉驰辙。 灵源浚匠心,倾波砥文杰。 明堂久榛翳,登歌谢绵蕝。 如何缔旷期,及予惭薄劣。 南溟纳细流,东山览丘垤。 永佩如兰言,无令后鸣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孟”读音:mèng)
  • 阳序:按照古代阴阳之说,春为阳,所以阳序指春天的节序。
  • 愁云:色彩惨淡的云。
  • 阴节:阴冷的季节或气候。
  • :凶猛。
  • 端居:平常居处。
  • 良晤:美好的会面。
  • :阻隔。
  • 江澨:江边。(“澨”读音:shì)
  • 含毫:含笔于口中,比喻构思为文或作画。
  • 玄胶:一种墨,也指墨汁。
  • :纸的代称。(“楮”读音:chǔ)
  • :书写,撰写。
  • 笃弘义:坚定地弘扬正义。
  • 倡言:首先提出、倡导的话。
  • 薄宵:短暂的夜晚。
  • 悲樊翰:为像樊翰那样的人感到悲哀,此处可能指怀才不遇或处境不佳的人。
  • 修途:长途,远路。
  • 驰辙:奔走,奔波。
  • 灵源:智慧的源泉。
  • :疏通,挖掘。
  • 匠心:巧妙的心思。
  • 倾波:倾泻的波浪,形容文思如泉涌。
  • :磨炼。
  • 文杰:文学俊杰。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这里可能借指理想的场所或境界。
  • 榛翳:丛生的杂草和树木,比喻阻碍、障碍。
  • 登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
  • 绵蕝:古代演习朝会礼仪时束茅以表位之称,这里可能指礼仪制度。
  • :结合,订立。
  • 旷期:长久的约定,这里指耽误了约定的时间。
  • 惭薄劣:因自己的浅薄无能而感到惭愧。
  • 南溟:南海。
  • 丘垤:小土堆。(“垤”读音:dié)
  • 如兰言:像兰花一样美好的话语,比喻美好的言辞或情谊。
  • 鸣鴂:伯劳鸟的别名,这里象征分别或时间的流逝。(“鴂”读音:jué)

翻译

正月里春天的节序到来,但愁云却使原本的阳和之节转为阴寒。 迅雷在夜晚凶猛轰击,狂风在旷野中猛烈地吹刮。 我平常居处时心中多有感慨,与你的美好会面被江水阻隔。 我含笔想写却墨汁冻结,面对纸张也无法下笔书写。 君子坚定地弘扬正义,倡导的话语慰藉着人们的心灵。 短暂的夜晚为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感到悲哀,在漫长的道路上努力奔波前行。 智慧的源泉疏通着巧妙的心思,如倾泻的波浪磨炼着文学俊杰。 理想的场所长久被杂草树木遮蔽,朝堂上的礼仪制度也已荒废。 为何耽误了我们长久的约定,这让我为自己的浅薄无能感到惭愧。 南海容纳着细小的水流,登上东山可以眺望小土堆。 我会永远铭记你如兰花般美好的话语,不让分别的时刻到来。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初春时节阴云密布、迅雷狂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为下文表达诗人的情感做铺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会面受阻的遗憾,对弘扬正义的追求,对自身不足的反思,以及对美好情谊的珍视。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如“愁云”“迅雷”“飘风”等自然景象,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灵源”“匠心”“文杰”等则体现了对文学和智慧的追求;“明堂榛翳”“登歌绵蕝”则暗示了理想的受阻和社会的现状。最后,诗人以“南溟纳细流”“东山览丘垤”表达了广阔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又以“永佩如兰言,无令后鸣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分别的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