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给谏南山精舍

东南海上凤凰山,山下灵岩杳霭间。 仙都自昔美泉石,福地由来远市阛。 爰溯梁陈始栋宇,百庵十院相连附。 中开石室名普门,旧是黄公栖隐处。 一从英茂已蜚腾,故社难忘竹院僧。 割田岁入充香积,报祀堂留伴佛灯。 荒烟野草将沦没,香火延绵尚不绝。 巍巍古殿似灵光,郁郁丛祠等千越。 善庆应符百世昌,云仍奕叶有辉光。 科名异代绳相继,宦业于时久益芳。 有美当朝名谏议,亢宗自解承先志。 陵谷千年稍变更,箕裘自我宁遗坠。 心因念祖切光前,长悬旧隐寄云烟。 买山辟地可十亩,作室临厓复几椽。 苍松翠竹参差起,怪石飞流接溪渚。 堂称乐志怡心神,馆号撷华满图史。 长桥木末疑汉津,泉听飞轩迥绝尘。 傍舍兼营水月阁,清斋不减辋川人。 羹墙祖德自难舍,选胜溪山亦复寡。 谁云此地不丹丘,更待他时为绿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杳霭(yǎo ǎi):云雾飘缈貌。 (huán):街市,街道。 (yuán):于是。 (sù):追溯。 蜚腾:指地位上升,名声远扬。 香积:指寺庙。 箕裘(jī qiú):比喻祖先的事业。 陵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光前:光大前业。 (yá):同“崖”。

翻译

在东南海上有一座凤凰山,山下的灵岩在云雾飘渺之间。仙都向来以美丽的泉水山石闻名,福地向来远离喧闹的街市。于是追溯到梁陈时期开始建造房屋,有百庵十院相互连接依附。中间开辟的石室名为普门,过去是黄公隐居的地方。自从他才华出众名声远扬后,原来的寺庙难以忘记那些竹院僧。割出田地每年的收成充当寺庙的费用,留下报祀堂伴着佛灯。尽管这里荒烟野草几乎要埋没一切,但香火绵延不断。巍峨的古殿如同灵光闪耀,茂盛的祠堂如同千越之地。善庆应当符合百世昌盛,后代子孙也有光辉。科举功名在不同时代相继传承,仕途在当时长久地更加美好。有一位美好的当朝谏议之官,努力振兴家族来继承先人的志向。世事历经千年稍有变化,祖先的事业自己怎能让它遗失衰败。心中因为思念祖先而急切地想要光大前业,长久地挂念着旧日的隐居之地,将其寄托在云烟之中。买山开辟土地约有十亩,建造房屋临近山崖又有几间。苍松翠竹参差不齐地生长,怪石飞流与溪流小洲相接。堂名为乐志,能让人心情愉悦,馆号撷华,满是图书史籍。长桥在树梢尽头好似银河渡口,泉水飞溅,倾听的轩亭远离尘世。旁边的房舍兼营着水月阁,吃着清淡的斋饭不亚于辋川的人。追念祖先的德行难以舍弃,选择优美的溪山之处也很少见。谁说这个地方不是仙境,更期待将来它成为美好的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给谏南山精舍的景色、历史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诗中首先描述了南山精舍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突出了其幽静和神秘的氛围。接着追溯了其历史渊源,讲述了从梁陈时期开始的建设以及与黄公的关联,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还提到了这里的香火延续、建筑的雄伟和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这里的赞美和敬重。同时,诗中也强调了主人公作为谏议之官,继承先志、振兴家族的决心,以及对祖先德行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南山精舍的描绘,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