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尉封其父如己官

饰吏逡巡守一经,义方初录贲林扃。 于门及见齐容驷,荀里宁占但聚星。 野服不过求骏市,皇纶偏到狎鸥亭。 悬知教仕心逾切,自可移忠报帝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饰吏:致力于吏治。(饰,shì)
  •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逡,qūn)
  • 一经:儒家的一部经典,这里泛指儒家经典。
  • 义方:行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和道理。
  • (bì):装饰,这里有荣耀、表彰之意。
  • 林扃(jiōng):林园,林舍。
  • 于门:指于公门,于公为西汉丞相,以断狱公正著称,其闾门高大,可容驷马高车通过。后用为咏子孙贵显之典。
  • 齐容驷:像齐国那样容纳四匹马拉的车子,表示家境富裕,地位显赫。
  • 荀里:指荀淑所居之里。荀淑为东汉人,品行高洁,当时人们称其里为“神君里”。后以“荀里”泛指名人的乡里。
  • 聚星:几颗恒星聚在一起。古代用以喻指人众会聚。
  • 野服:村野平民的服装。
  • 骏市:骏马交易的市场。
  • 皇纶:皇帝的诏令。
  • 狎鸥亭:古人常以狎鸥表示归隐之情,这里指闲适的地方。

翻译

努力致力于吏治,逡巡之间坚守着儒家经典,道义规范刚被记录便荣耀了家园。在门前似乎看到如于公门般可容驷马高车,荀里哪里只是人众会聚之地。穿着村野平民的服装不是为了去骏马市场,皇帝的诏令偏偏来到这闲适的地方。深知教导出仕之心更加急切,自然可以将忠心转移来报答朝廷。

赏析

这首诗赞扬了陈廷尉之父,诗中通过描绘他对儒家经典的坚守、道义规范的遵循以及可能带来的荣耀和影响,表现了他的品德和价值。诗中运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意象,如于门、荀里、野服、皇纶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他能够教导出优秀人才并为朝廷效力的期望。整体意境既体现了对个人品德的赞美,也蕴含了对家国情怀的表达。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