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祭日简费司业廷言

陪祀年年候孔庭,每从司业借莎厅。 衣冠假寐环东壁,钟漏传签报上丁。 礼罢佩声风隐约,归时灯火夜晶荧。 病躯无分随班列,展转斋居寝未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祭:古代祭祀孔子的仪式,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个丁日举行。
  • 司业:古代官名,负责教育事务。
  • 莎厅:指学宫中的讲堂。
  • 衣冠:指参加祭祀的官员和士人的服饰。
  • 假寐:小睡,打盹。
  • 东壁:指学宫的东墙,这里指学习的地方。
  • 钟漏: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传签:传递签到,指祭祀活动的开始。
  • 上丁:指仲春或仲秋的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 佩声:指祭祀时佩戴的玉佩发出的声音。
  • 风隐约:形容声音微弱,隐约可闻。
  • 灯火夜晶荧:形容夜晚的灯火明亮。
  • 病躯:生病的身体。
  • 随班列:跟随行列,指参加祭祀的队伍。
  • 斋居:指在祭祀期间居住的简朴住所。
  • 寝未宁:睡眠不安。

翻译

每年我都会在丁祭日陪同祭祀孔子,常常在司业的莎厅里小憩。 我们穿着整齐的衣冠,在东壁旁小睡,等待钟漏传递签到,宣告上丁日的到来。 祭祀结束后,玉佩的声音在风中隐约可闻,归途中夜晚的灯火明亮。 可惜我因病无法跟随行列,只能在斋居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士人在丁祭日陪同祭祀孔子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士人的虔诚。诗中“衣冠假寐环东壁,钟漏传签报上丁”一句,既表现了士人对祭祀的重视,又透露出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和等待的焦急。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病躯与祭祀的盛况,表达了诗人因病无法参与的遗憾和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