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嘉善寺题后峒石壁

飞空片片如鸿翼,盈盈仙掌尘凡隔。怪石幽崖鬼所擘,不然亦是雷霆劈。 女娲补天炼五色,混沌劳攘谁开辟。七日凿死天亦戚,因思五岳本同根,浑沦直赖回天力。 重看宇宙还完全,归去登歌盘古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翼:大雁的翅膀,比喻宏大的事物。
  • 仙掌:仙人的手掌,比喻高耸的山峰。
  • 尘凡隔:与尘世相隔绝。
  • 鬼所擘:被鬼神所劈开。
  • 雷霆劈:被雷电所劈开。
  •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中曾炼石补天。
  • 五色:五彩斑斓的颜色,这里指五彩石。
  • 混沌:宇宙形成前的模糊一团的状态。
  • 劳攘:忙碌不安。
  • 七日凿死: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用七天时间将混沌分开。
  • 天亦戚:天也感到悲伤。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浑沦:完整未分的样子。
  • 回天力:扭转乾坤的力量。
  • 盘古石: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时所用的石头。

翻译

片片飞石如同大雁的翅膀,高耸的山峰仿佛仙人的手掌,将尘世隔绝。这些怪异的岩石和幽深的山崖,要么是被鬼神劈开,要么是被雷电劈开。

女娲炼制五彩石补天,宇宙的混沌状态是谁忙碌不安地开辟出来的呢?盘古用七天时间将混沌分开,天也感到悲伤。由此想到五岳本是同根生,宇宙的完整状态全靠盘古的扭转乾坤之力。

再次看到宇宙恢复完整,归去时高歌盘古开天辟地时所用的石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壮观的自然景观,通过神话传说的引用,赋予了这些景观以神秘和宏伟的色彩。诗中,“鸿翼”、“仙掌”等比喻形象生动,展现了山石的雄伟与超凡脱俗。通过对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等神话故事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宇宙起源和自然伟力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宇宙的赞美与思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