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项精膳迁抚州太守
吾爱项平父,居然受道姿。
自惭立达者,欲人人得知。
之子有至性,谦虚吾不疑。
畏利人称怯,避权时或嗤。
昔在四司僚,今乘千里车。
朱轮入抚境,为拜两贤祠。
两贤问为谁,崇仁与金溪。
其人死不亡,履地当思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项平父:即项精膳,字平父。
- 受道姿:具有接受和领悟道理的天赋。
- 立达者:指有成就且通达事理的人。
- 之子:这里指项精膳。
- 至性:极高的品性或天性。
- 四司僚:指在朝廷中担任的官职。
- 乘千里车:比喻担任重要职务,能够迅速行动。
- 朱轮:古代高官所乘的红色车轮的车,这里指项精膳的官车。
- 两贤祠:供奉两位贤人的祠堂。
- 崇仁与金溪:指两位贤人的名字或地名。
- 履地:指到达某个地方。
翻译
我爱项平父,他显然具有接受和领悟道理的天赋。 我自愧不如那些有成就且通达事理的人,总想让每个人都知道。 这位先生有着极高的品性,他的谦虚我不怀疑。 他因畏惧利益而被人称为胆怯,避开权力时有时会被人嘲笑。 他曾在朝廷中担任官职,现在乘坐着千里马车。 红色的车轮进入抚州境内,是为了参拜两贤祠。 两贤祠里供奉的是谁呢?是崇仁与金溪。 虽然他们已经去世,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时,应当思考如何与他们看齐。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赠给项精膳的,表达了对项精膳的敬爱和对其品德的赞赏。诗中,湛若水赞美项精膳具有接受和领悟道理的天赋,以及他的谦虚和至性。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项精膳在官场上的处境的同情,他因避权畏利而被误解,但湛若水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最后,诗人通过提到两贤祠,强调了项精膳到达抚州后应当继承和发扬前贤的精神,体现了对项精膳的期望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