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遇周仲瞻黄门夜酌

夜刻知传第几筹,谁宾谁主两淹留。 雄谈秪觉风生席,烂醉偏怜月在舟。 客路西东分济水,离歌长短奏凉州。 酒中无复惊人句,愧见城南太白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夜刻:夜晚的时刻。
  • 传第几筹:古代用筹(计数的工具)来计时,这里指夜晚的时间已经过了多久。
  • 淹留:停留,逗留。
  • 雄谈:豪迈的谈话。
  • 风生席:形容谈话热烈,如同风起。
  • 烂醉:醉得厉害。
  • 月在舟:月亮映照在船上。
  • 客路:旅途。
  • 西东:东西方向,这里指旅途的方向。
  • 离歌:离别的歌曲。
  • 长短奏:指歌曲的节奏变化。
  • 凉州:古代地名,这里指凉州曲,一种离别的曲调。
  • 惊人句:指诗句中的佳句,能够打动人心。
  • 城南太白楼:指位于城南的太白楼,太白楼是纪念唐代诗人李白的建筑。

翻译

夜晚的时刻,不知已经传到了第几筹,无论是宾客还是主人,我们都彼此停留。豪迈的谈话让席间仿佛起了风,醉得厉害时,特别欣赏那月亮映照在船上的美景。旅途的东西方向分隔了济水,离别的歌曲节奏变化,奏响了凉州曲。酒中再没有能够打动人的佳句,我感到惭愧,因为无法在城南的太白楼上留下惊人的诗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夜刻知传第几筹”和“谁宾谁主两淹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诗中“雄谈秪觉风生席,烂醉偏怜月在舟”生动地描绘了谈话的热烈和醉后的惬意。结尾的“酒中无复惊人句,愧见城南太白楼”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未能留下佳句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自我要求和对李白的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诗歌的热爱。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