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扬:即扬州,古代地名。
- 挥将:指挥官,这里指李挥使。
- 甘泉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处山名。
- 介胄:铠甲和头盔,代指军装。
-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比喻礼仪和文化。
- 折冲:原指使敌人的战车后退,这里比喻外交谈判或策略。
- 周旋:应酬,交际。
- 韬略:军事谋略。
- 转运:指负责物资调配的官职。
- 异用:不同的用途或职能。
- 同体:本质相同。
- 勉旃:努力,尽力。
翻译
扬州的李挥使,跟随我来到了甘泉山。 暂时脱下了军装,来学习礼仪和文化。 文武之道并非二致,外交谈判与军事策略都是应对之道。 现在你将军事谋略的技能,转化为负责物资调配的才能。 不同的职能本质上是一样的,你此行应当尽力而为。
赏析
这首诗是湛若水送别李挥使的作品,表达了对李挥使从军事领域转向文职工作的赞赏和鼓励。诗中,“文武非二道”一句,强调了文职与武职在本质上的相通性,鼓励李挥使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其军事才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李挥使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对文武之道的深刻理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徐枫冈廷尉考绩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习古斋 》 —— [ 明 ] 湛若水
- 《 题四会林氏贞则堂 》 —— [ 明 ] 湛若水
- 《 小朱明洞天枕上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黄小江佥宪进表毕还广州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楼陴两洞轩中坐对兰花 》 —— [ 明 ] 湛若水
- 《 送姚侍御奉命之湖广清戎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笔偶赠省元唐子元殊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