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阴阳无停机,天道常流转。 除夕依辰至,岁月忽已晚。 感节念年非,令人发悲惋。 少壮多志气,白发已乱短。 行年逾不惑,知命途尚远。 誓当师继日,畏此流光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阴阳无停机:阴阳变化永不停息。
  • 天道:自然规律。
  • 除夕依辰至:除夕按照时辰到来。
  • 岁月忽已晚: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很晚。
  • 感节念年非:感慨时节,思念过去。
  • 令人发悲惋:使人感到悲伤和惋惜。
  • 少壮多志气:年轻时充满志向和气概。
  • 白发已乱短:白发已经稀疏且短。
  • 行年逾不惑:年纪已经超过四十岁(不惑之年)。
  • 知命途尚远: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
  • 誓当师继日:誓言要像太阳一样持续前行。
  • 畏此流光遄:畏惧时间的迅速流逝。

翻译

阴阳变化永不停息,自然规律总是流转不息。除夕按照时辰到来,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很晚。感慨时节,思念过去,使人感到悲伤和惋惜。年轻时充满志向和气概,现在白发已经稀疏且短。年纪已经超过四十岁,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誓言要像太阳一样持续前行,畏惧时间的迅速流逝。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阴阳无停机,天道常流转”描绘了自然界永恒的变化,而“除夕依辰至,岁月忽已晚”则突显了时间的无情。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对青春逝去的悲惋和对未来路途的忧虑,但同时也表达了要像太阳一样持续前行的决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积极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怀之作。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