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马周贞庵之京
北虏瞰天关,长廑宵旰忧。
谁能请长缨,系取单于囚。
挽弧射天狼,拥彗扫旄头。
元戎十乘出,胡骑宵奔遒。
本兵得贤佐,深沉出智谋。
庙堂有成算,群公更运筹。
折冲在尊俎,全功幸蚤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虏:指北方的敌人。
- 瞰(kàn):俯视,此处指窥视。
- 天关:指边疆要塞。
- 廑(jǐn):同“仅”,此处意为频繁。
- 宵旰(xiāo gàn):指夜晚和早晨,比喻勤政。
- 请长缨:请求出战,缨指系在马上的长带,象征出征。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 挽弧:拉开弓弦。
- 天狼:星名,古代常用来比喻侵略者。
- 拥彗:手持扫帚,比喻准备清扫敌人。
- 旄头:古代军旗上的装饰,此处指敌人。
- 元戎:主帅。
- 十乘:十辆战车,象征大军。
- 胡骑:指敌人的骑兵。
- 奔遒:奔逃。
- 本兵:指中央的军事机构。
- 折冲:指在宴会上解决争端,比喻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 尊俎:古代祭祀时盛放祭品的器具,此处指宴席。
- 全功:完全的胜利。
- 蚤:同“早”。
翻译
北方的敌人窥视着边疆要塞,频繁地让君主日夜忧虑。谁能请求出战,去捉拿匈奴的君主。拉开弓弦射向象征侵略者的天狼星,手持扫帚准备清扫敌人。主帅带领大军出征,敌人的骑兵在夜晚奔逃。中央的军事机构得到了贤能的辅佐,深思熟虑地提出智谋。朝廷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群臣们也在运筹帷幄。通过外交手段在宴席上解决争端,希望能够早日取得完全的胜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北方边疆的紧张局势,以及朝廷对此的忧虑和应对策略。诗中通过“请长缨”、“挽弧射天狼”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决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朝廷的智谋和群臣的协作,通过“折冲在尊俎”来表达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以期早日取得胜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又体现了朝廷的沉稳和智慧。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送符生士亨还南昌三章 》 —— [ 明 ] 湛若水
- 《 官源五景为洪侍御峻之五首洪鹿田 》 —— [ 明 ] 湛若水
- 《 答罗生郡从白鹿洞来问所疑 》 —— [ 明 ] 湛若水
- 《 西园清宴和陈石亭侍讲呈东园公及诸同宴 》 —— [ 明 ] 湛若水
- 《 赠春官许仲颐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武夷风月代券付洪子歌 》 —— [ 明 ] 湛若水
- 《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考功君南乔参藩广东诗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