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山除草吟示同志

窗前草不除,吾除惟恐后。 不除恶草根,芝兰安得茂。 兰德馨通天,草秽虫蛇薮。 无为无不为,自取为何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禺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湛若水:明代文人,此处为其名字。
  • 芝兰: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事物。
  • (sǒu):聚集的地方。
  • 无为无不为: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意指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却能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

翻译

在禺山除草时吟咏,以此示意同志们:

窗前的草我不去除,我唯恐自己落后。 不铲除恶草的根,芝兰(美好之物)怎能茂盛? 芝兰的香气能通达天际,而草的污秽是虫蛇聚集之地。 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为,却能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这自取的又是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除草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除不良因素以促进美好事物发展的思考。诗中“芝兰”与“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除恶务尽的重要性。末句“无为无不为”则是对道家哲学的引用,表达了在顺应自然的同时,也要有所作为,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的深刻见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