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八景次韵为阎方伯赋马嵬故垒

胜地犹存姓屡更,淡烟荒草没秋城。 主家西逐秦云散,僧锡东随渭水倾。 天靳宝花谁伏虎,枝空仙李不闻莺。 惟馀一片长安月,夜夜相临似有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马嵬: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因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在此遇难而著名。
  • 方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
  • 屡更:多次改变。
  • 淡烟:轻薄的烟雾。
  • 荒草:长满杂草的荒地。
  • 秋城:秋天的城池。
  • 主家:指杨贵妃的家族。
  • 西逐:向西追逐。
  • 秦云:秦地的云,代指长安。
  • 僧锡:僧人的锡杖,代指僧侣。
  • 东随:向东随行。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
  • 天靳:天意吝啬,不肯给予。
  • 宝花:珍贵的花朵,此指杨贵妃。
  • 伏虎:制服猛虎,比喻英雄。
  • 枝空:树枝空空,比喻杨贵妃已逝。
  • 仙李:指杨贵妃,因其美貌如仙。
  • 闻莺:听到莺鸟的叫声,比喻美好的声音。
  • 长安月:长安的月亮,长安是唐朝的都城。

翻译

这片风景优美的地方,名字已多次改变,轻薄的烟雾和荒草覆盖了秋天的城池。杨贵妃的家族向西追逐长安的云彩,而僧侣们则向东随渭水而行。天意吝啬,不肯给予珍贵的花朵,英雄也无法制服猛虎;树枝空空,再也听不到莺鸟的美妙歌声。只剩下长安的月亮,夜夜照临,似乎带着深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马嵬故垒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杨贵妃悲剧命运的哀思。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主家西逐秦云散”与“僧锡东随渭水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事的沧桑;“天靳宝花”与“枝空仙李”则象征了杨贵妃的命运和美貌的消逝。结尾的“长安月”则寄托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逝去美好的无限追忆。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