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彦明彦举昆仲从其师伍宗逊读书于上游庄作山中归

山中归兮景暮,筵白云兮饯俎,汲甘泉兮为酌,列西山兮为簠。 鸣山鸟兮当歌,袅游丝兮缕舞,欢饯君归兮君生悲,北顾黄云兮横烟雾。 山中景兮人不知,归见外人兮不足为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án):铺席设宴。
  • 饯俎(jiàn zǔ):设宴送行的食物。
  • (jí):从井里取水。
  • (fǔ):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 (niǎo):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
  •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 缕舞:形容丝线随风飘舞。
  • 北顾:向北望去。
  • 黄云:指天空中黄色的云,常用来形容战争或不祥之兆。
  • 横烟雾:形容云雾弥漫。

翻译

山中归来已是傍晚,铺开白云设宴送行,汲取甘泉作为美酒,排列西山的景色作为盛放食物的器具。 山鸟鸣叫仿佛在歌唱,游丝轻舞随风飘扬,欢送你归去你却感到悲伤,向北望去,黄云横亘,烟雾弥漫。 山中的景色是外人所不知的,归来见到外人,这美景不值得向他们述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山中归来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筵白云”、“汲甘泉”、“列西山”等意象,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美好,而“鸣山鸟”、“袅游丝”则增添了诗意的动感。末句“归见外人兮不足为道”,透露出诗人对山中景色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