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诗十首沙河道中用廉伯赠行韵
废堞荒凉水色幽,昔人曾此夜传筹。
西风不见龙鸾过,斜日空馀鹿豕游。
行旅似闻吹晓角,直更谁复抱寒裯。
兴亡总逐浮尘散,输却青山一醉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巳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特定日子。
- 长至:指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 世贤太史:指当时的历史学家或官员。
- 陪祀山陵:陪同祭祀帝王陵墓。
- 沙河道中:在沙河的道路上。
- 廉伯赠行韵:廉伯(可能是人名)赠送给作者的诗韵。
- 废堞:废弃的城墙。
- 荒凉:形容地方偏僻、冷清。
- 水色幽:水色显得深邃、幽静。
- 传筹:古代用筹(一种计数工具)传递信息。
- 龙鸾: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比喻帝王或高官。
- 斜日:傍晚的太阳。
- 鹿豕:鹿和猪,比喻野兽。
- 行旅:旅行的人。
- 晓角:清晨的号角声。
- 直更:古代夜间值班的更夫。
- 寒裯:寒冷的被褥。
- 兴亡:国家的兴起和衰亡。
- 浮尘:飘浮的尘埃,比喻世事无常。
- 输却:输给了。
- 青山一醉侯:青山下的一位醉翁,比喻隐居者。
翻译
在癸巳日夏至这一天,我与世贤太史一同前往祭祀帝王陵墓,往返途中写下了十首律诗,其中一首是在沙河路上,借用了廉伯赠我的诗韵。诗中描述了废弃的城墙和荒凉的水色,昔人曾在此夜传递信息。西风中不见帝王或高官的踪影,斜阳下只有野兽游荡。旅行者似乎听到了清晨的号角声,而夜间的更夫又有谁会抱着寒冷的被褥呢?国家的兴衰都随着飘浮的尘埃消散,最终输给了青山下的一位醉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废墟和荒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废堞”与“荒凉”,“龙鸾”与“鹿豕”,突出了昔日的辉煌与现今的荒凉。结尾的“兴亡总逐浮尘散,输却青山一醉侯”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吊刘竹东后赋此 》 —— [ 明 ] 程敏政
- 《 题清河新寺 》 —— [ 明 ] 程敏政
- 《 乡举同年会集武学得请字 》 —— [ 明 ] 程敏政
- 《 送进士李应灵赴宣城知县 》 —— [ 明 ] 程敏政
- 《 寿喻君夫妇 》 —— [ 明 ] 程敏政
- 《 九日将游古岩寺道中作方君时勉汪君严夫偕行 》 —— [ 明 ] 程敏政
- 《 筠窗静读诗为山斗族孙天相作 》 —— [ 明 ] 程敏政
- 《 钟馗骑驴图为周可大宪使赋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