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武侯庙揭扁二首

· 林光
卧龙迹灭可如何,栖庙山阳有此窝。 华扁却从天上赐,穷碑留待意中磨。 贪贤礼忆三回顾,旌德诗从万口歌。 千古隆中千古祀,大明恩典实蒙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隆中:指隆中对,即刘备在隆中对诸葛亮的地方。
  • 武侯:指诸葛亮,字孔明,号武侯。
  • :这里指祠庙,供奉祭祀的地方。
  • :碑文。
  • 华扁:指华表,即碑文。
  • 穷碑: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 贪贤礼:指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礼遇。
  • 隆中:指隆中对,即刘备在隆中对诸葛亮的地方。
  • 旌德:指表彰德行。
  • 千古隆中:指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的事迹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 :祭祀。
  • 大明恩典:指伟大的明君的恩德。

翻译

隆中的卧龙之迹已经消失,怎么办呢?在山阳的庙宇里,却有这样一个人居住。华丽的碑文却是从天上赐予的,穷究碑文留待后人细细品味。对贤者的尊敬和礼遇历历在心,美德的赞颂从人们的口中传颂。隆中的事迹将被后人永远祭奠,伟大明君的恩德实在是多多蒙受。

赏析

这首诗是林光为了表达对刘备和诸葛亮的敬仰和赞美而作。诗中通过描绘隆中的景象,表达了对诸葛亮卓越才华和伟大贡献的赞美之情。诗人以华丽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将历史人物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表达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林光

明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