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汉月絓庭树,胡霜拂城楼。
边人一夜寒,深闺始知秋。
起来理征衣,纤手一何柔。
双杵几不胜,寸心未能休。
梧叶下淅淅,草蛩闲幽幽。
月明嗟慰意,风急复含愁。
白露下兰心,兰心亦枯槁。
妾家有高台,下有渔阳道。
明发寄征人,三挹蘼芜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汉月:指汉代的月份,即农历九月。
絓(guǒ):系在树上的绳索。
胡霜:指北方的霜。
边人:边境的人。
纤(xiān):细小。
双杵:古代用来捶衣服的木棍。
梧叶:指梧桐树叶。
草蛩:指草丛中的蛩虫。
兰心:指兰花的心蕊。
渔阳道:古代地名,今河南渑池县。
蘼芜(mǐ wú):草木丛生的样子。
翻译
寄衣曲 [明]林鸿
汉代九月,月光洒在庭院的树上,北方的霜覆盖着城楼。边境的人整夜寒冷,深宅中才感受到初秋的凉意。起身整理征衣,纤细的双手多么柔软。用木棍捶打衣服,心思难以平静。梧桐树叶飘落淅沥,草丛中蛩虫悠闲鸣唱。明亮的月光让人感到慰藉,狂风又带来忧愁。白露洒落在兰花心上,兰花心也变得枯槁。我家有座高台,下面是渔阳道。明天寄出给征人,希望他能看到茂盛的草木。
赏析
这首《寄衣曲》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寥和凄凉,通过衣衫的整理、月光的映照、风霜的凛冽,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汉月、胡霜、梧叶、草蛩等,烘托出诗人对征途的思念和对家园的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之情,展现出一种别离时的无奈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