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亭诗

我游于袁,于龙之干。 有辟闲闲,有环言言。 有构桓桓,维集之安。 我居我处,我笑我语。 有翼其所,而敢予侮。 我植孔嘉,我构孔华。 曾莫之迎,而莫我多。 彼驰者子,亦孔劳矣。 既我觏矣,亦莫我逑矣。 嗟殷氏之老,犹弗桓是友。 我不我友,将谁归咎。 温温其和,浏浏其清。 蔼蔼其芳,焕焕其明。 嗟维古之人,尚或予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gān):岸边。
  • 辟闲闲:开阔而宁静。
  • 环言言:环绕而说话声。
  • 桓桓:高大坚固。
  • :聚集。
  • :庇护。
  • 孔嘉:非常美好。
  • 孔华:非常华丽。
  • (gòu):遇见。
  • (qiú):伴侣。
  • 殷氏之老:指古代的贤人。
  • 浏浏:清澈。
  • 蔼蔼:香气浓郁。
  • 焕焕:明亮。

翻译

我在袁地游玩,靠近龙河的岸边。 那里有开阔宁静的地方,有环绕着说话声的环廊。 有高大坚固的建筑,是人们聚集安歇的好地方。 我居住在那里,我笑着说话。 有庇护我的地方,谁敢侮辱我。 我种植的植物非常美好,我建造的建筑非常华丽。 没有人迎接我,但也没有人比我更多。 那些忙碌奔波的人,也很辛苦了。 既然我遇见了他们,也没有人成为我的伴侣。 唉,古代的贤人,或许还能成为我的朋友。 我不与他们为友,又能归咎于谁呢。 那里的人温和和谐,水清澈见底。 香气浓郁,光明照人。 唉,古代的人啊,或许还能听从我的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袁地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我游于袁,于龙之干”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环境,接着通过对“辟闲闲”、“环言言”、“桓桓”等词语的运用,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安逸与自得,同时也流露出对周围人的观察和感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伴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揭傒斯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