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一

· 张昱
上都半道次榆林,是处鸳鸯野泺深。 不比使君桑下问,自媒年少觅黄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辇下曲: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多描写宫廷生活。
  • 上都:指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
  • 次榆林:在榆林停留。次,停留。
  • 是处:到处,处处。
  • 鸳鸯野泺:指野外的水池或湖泊。鸳鸯,常用来形容水边的景色。泺,湖泊。
  •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自媒:自我推荐。
  • 年少:年轻人。
  • 觅黄金:寻找财富或机会。

翻译

在前往上都的半路上,我在榆林停留,到处都是鸳鸯戏水的野湖。 这不像地方长官在桑树下询问民情,而是年轻人自我推荐,寻求黄金般的机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前往元朝都城途中的一幕景象,通过对比自然美景与人间追求,表达了对于自然宁静与人间繁华的不同态度。诗中“鸳鸯野泺深”一句,以鸳鸯戏水的画面,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而“自媒年少觅黄金”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隐含了对这种追求的某种反思。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洞察。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