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弃儿
雪霜载途风裂肌,有儿鹑结行且啼。
问儿何事乃尔悲,父母弃之前欲追。
木皮食尽岁又饥,夫妇行乞甘流离。
负儿远道力已疲,势难俱生灼可推。
与其疐尾莫我随,不如忍割从所之。
今夕旷野儿安归,明朝道殣非儿谁。
父兮母兮岂不慈,天伦遽绝天实为。
卜年执政虽咸腓,发廪有议常坚持。
昔闻而知今见之,仓皇援手无所施。
儿行不顾寒日西,哭声已远犹依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鹑结:衣衫褴褛,像鹑鸟的羽毛一样杂乱无章。
- 流离:流浪失所。
- 灼可推:明显可以预见。
- 疐尾:比喻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 忍割:忍痛割舍。
- 道殣:路边的饿死者。
-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 咸腓:全都病倒。
- 发廪:开仓放粮。
- 援手:伸出援手。
翻译
风雪覆盖了道路,寒风刺骨,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边走边哭。问他为何如此悲伤,他说父母抛弃了他,他正试图追赶。木皮作为食物已经吃尽,年岁又饥荒,父母只能流浪行乞。在远道负儿行走已筋疲力尽,显然无法让两人都生存下去。与其陷入绝境无人相随,不如忍痛割舍跟随父母。今晚这孩子在荒野何处安身,明早路边的饿死者又会是哪个孩子。父母啊,难道不慈爱吗?天生的亲属关系突然断绝,这是天意所为。听说执政者虽然都病倒了,但开仓放粮的提议总是被坚持。过去只是听说,现在亲眼所见,仓皇之中却无法施以援手。孩子不顾寒冷的夕阳西下,哭声已经远去,但依稀可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因饥荒而被迫流浪的家庭的悲惨景象。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父母因无力抚养而不得不抛弃他的无奈选择,以及孩子在绝望中对父母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恐惧。诗中“天伦遽绝天实为”一句,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对普通家庭的毁灭性影响。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孩子与父母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