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铁

· 张昱
苍颉制书观鸟迹,白日能令鬼神泣。何如朱生手中一寸铁,文章刻遍山头石。 山石可移心不移,生精此艺将奚为?生言平生苦心力,过客摩挲那得知? 愿将此铁献天子,为国大刻磨崖碑,为国大刻磨崖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颉(cāng jié):传说中古代的文字创造者。
  • 制书:创造文字。
  • 观鸟迹:观察鸟类的足迹,比喻创造文字的过程。
  • 鬼神泣:形容文字的力量巨大,足以感动鬼神。
  • 朱生:指诗人自己。
  • 一寸铁:比喻简短的文字或诗句。
  • 摩挲(mā sā):轻轻地抚摸。
  • 磨崖碑:刻在山崖上的巨大石碑,常用来记载重大事件或纪念重要人物。

翻译

苍颉创造了文字,观察鸟类的足迹,白日之下,文字的力量能让鬼神感动落泪。但我手中这一寸铁,即简短的文字,却能刻遍山头的石头。 山石虽可移动,但我的文字之心不可动摇。我精通这门艺术,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自言平生苦心钻研,过往的游客轻轻抚摸,又怎能真正理解? 我愿将这寸铁献给天子,为国家在巨大的山崖上刻下纪念碑,为国家在巨大的山崖上刻下纪念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苍颉创造文字的传说与自己手中简短文字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字艺术的自信与自豪。诗中“一寸铁”比喻诗人的文字虽短,却有刻石之力,显示了诗人对文字力量的深刻认识。末句重复“为国大刻磨崖碑”,强调了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字能为国家留下不朽的印记,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艺术追求。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