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 王陵夕照

暮蝉声咽。几树白杨叶。细看云岚旧隐,遗庙在、表忠烈。 翌结。弓剑冗。苔花碑字灭。远水残阳西下,今人见、古时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霜天晓角:词牌名。
  • 王陵:指古代帝王的陵墓。
  • 夕照:傍晚的阳光。
  • 暮蝉:傍晚的蝉。
  • 声咽:声音低沉、断断续续。
  • 白杨:一种树木,常植于墓地。
  • 云岚:山中的云雾。
  • 旧隐:旧时的隐居之地。
  • 遗庙:指古代帝王或名人的庙宇。
  • 表忠烈:表彰忠贞和英勇。
  • 翌结:指陵墓的结构。
  • 弓剑冗:弓箭和剑等兵器杂乱地放置。
  • 苔花:苔藓植物。
  • 碑字灭:碑上的字迹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 远水残阳:远处的河流和夕阳的余晖。
  • 古时月:古代的月亮,意指时间的流逝。

翻译

傍晚的蝉声低沉而断续,几棵白杨树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仔细观看那山中的云雾,旧时的隐居之地,一座古老的庙宇依旧矗立,用以表彰忠贞和英勇的烈士。

陵墓的结构显得杂乱,弓箭和剑等兵器随意摆放,碑上的苔藓使得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远处的河流映着夕阳的余晖,渐渐西下。今人所见的月亮,依旧是古人眼中的那轮明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陵在夕阳下的凄凉景象,通过暮蝉、白杨、云岚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哀伤的氛围。词中“遗庙在、表忠烈”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结尾的“今人见、古时月”则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对往昔的缅怀。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时间的深刻感悟。

张可久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