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辇下:指京城。
- 国俗:国家的风俗。
- 祠神:祭祀神灵。
- 中霤(liù):古代建筑中屋顶中央的开口,用以采光和通风。
- 毡车:用毡子覆盖的车。
- 毡俑:用毡子制成的俑,即人形或动物形的模型。
- 挂宫灯:悬挂在宫殿中的灯笼。
- 鼓盏: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此处指祭祀时使用的乐器。
- 妖自人兴:妖怪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
- 如有凭:好像有所依靠。
翻译
在京城,国家的风俗是祭祀神灵于屋顶的中霤之处,毡车和毡俑上挂着宫灯。 神灵到来时,鼓盏自行飞动,仿佛妖怪是由人的行为引起,好像有所依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京城的一种祭祀场景,通过“毡车毡俑挂宫灯”和“神来鼓盏自飞动”等生动细节,展现了祭祀活动的神秘和庄严。诗中“妖自人兴如有凭”一句,暗示了人与神灵、妖怪之间的某种联系,表达了作者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和思考。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