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株行

· 张昱
庐陵江西古名郡,四忠一节之故乡。岂惟英贤间世钟造化,亦有义株连理呈祯祥。 丰塘三山两株树,托生离立不数武。高茎擎天一盖张,深根走地群蛟怒。 曾氏世居株树边,诗礼传家三百年。尚书既为连理咏,丞相复入郡志编。 二公真迹今犹在,文光照耀无年载。李渊诸孙尚有传,桑田谁谓成沧海? 五世孙亦一老翁,欲以此事徵盲聋。丰塘之株无乃丰城剑,变化偃蹇双蛟龙。 不然安得保风雨,专与三山为始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陵:古地名,今江西省吉安市。
  • 四忠一节:指四位忠诚和一位有节操的历史人物。
  • 间世:相隔几代。
  • 义株:象征忠诚和正义的树木。
  • 连理:两棵树的枝干相连,象征团结和恩爱。
  • 祯祥:吉祥的征兆。
  • 丰塘:地名。
  • 三山:三座山,具体指代不详。
  • 不数武:不远。
  • 擎天:支撑天空,形容树木高大。
  • 走地:扎根于地。
  • 群蛟怒:比喻树根强大有力。
  • 尚书:古代官职名,也指《尚书》一书。
  • 丞相:古代官职名。
  • 郡志:地方志书。
  • 真迹:原作的手迹。
  • 李渊:唐朝开国皇帝。
  •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 沧海:大海,比喻变化巨大。
  • 徵盲聋:寻求对历史或传说的确认。
  • 偃蹇:曲折,此指树木的形态。
  • 蛟龙:传说中的神龙。

翻译

庐陵,江西的古名郡,是四位忠诚和一位有节操的历史人物的故乡。这里不仅有英才辈出,还有象征忠诚和正义的树木,连理树呈现吉祥的征兆。

在丰塘的三山之间,有两棵树,它们相隔不远,一棵树高耸入云,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另一棵树的根系深入地下,强大有力。

曾氏家族世代居住在这两棵树旁,以诗书传家,已有三百年历史。尚书曾为这两棵连理树作诗,丞相也将其编入地方志书。

两位大人的真迹至今犹存,其文采照耀千古。李渊的后代至今仍有传承,谁能说世事如桑田变沧海?

五世孙现已成为一位老翁,他试图以此事寻求对历史或传说的确认。丰塘的这两棵树,难道不就像是丰城的双剑,变化成曲折的双蛟龙吗?

不然,它们怎能风雨无阻,始终与三山相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庐陵的古树和历史人物,展现了该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诗中“义株”和“连理”象征着忠诚和团结,而“尚书”和“丞相”的记载则强调了这些树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比“桑田”与“沧海”,诗人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丰塘之株”的赞美,传达了对自然与历史和谐共存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敬仰之情。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