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眠画饮中八仙歌

· 张昱
龙眠白描谁不赏,胸次含空生万象。 笔下犹存小篆文,落纸乌丝几千丈? 小时读歌心愈奇,此日按图神始壮。 浣花草堂老拾遗,咏彼八仙将自放。 天宝年来万事非,得醉如逃三面网。 凤鸟鸣歧纵德辉,麒麟见鲁辞羁鞅。 丈夫肮脏迹每同,孰谓龙眠成技痒? 眼中未见独醒人,未免开函为抚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眠:指李龙眠,即李公麟,宋代画家,擅长白描。
  •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
  • 胸次含空:胸怀宽广,能容纳万物。
  • 小篆文:古代的一种字体,此处指李龙眠的画作线条精细如篆书。
  • 乌丝:指画中的线条。
  • 浣花草堂:指杜甫的居所,此处代指杜甫。
  • 老拾遗:指杜甫,他曾任左拾遗。
  • 天宝年:唐玄宗的一个年号,此处指唐代。
  • 三面网:比喻困境。
  • 凤鸟鸣歧:比喻美好的事物出现。
  • 麒麟见鲁:传说中的神兽,此处比喻难得一见的美好事物。
  • 羁鞅:束缚。
  • 肮脏:此处指高洁不屈。
  • 技痒:形容技艺高超,想要展示。
  • 独醒人:指清醒的人,与“饮中八仙”相对。

翻译

李龙眠的白描画作谁不赞赏,他的胸怀宽广如空,能生出万千景象。 他的笔下线条精细如小篆文,画出的线条长达几千丈? 我小时候读到这首诗心中越发惊奇,今天按图索骥,精神为之一振。 杜甫老拾遗在浣花草堂,吟咏那八位仙人,想要自我放纵。 天宝年间万事已非,醉了就像逃离了三面困境。 凤鸟在歧山鸣叫,纵然有德之光辉,麒麟在鲁地出现,却辞去了束缚。 大丈夫往往高洁不屈,谁说李龙眠只是技痒难耐? 眼前未见清醒之人,未免打开画卷,为之抚掌赞叹。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李龙眠的白描画技,通过对其画作的描述,展现了画家的胸怀和技艺。诗中通过对“饮中八仙”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自由放纵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最后,诗人通过对“独醒人”的期待,表达了对清醒和独立思考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画家的赞美,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