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鹦鹉

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 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 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 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uǐ):鸟嘴。
  • 朱楼绣户:指富贵人家的华丽居所。
  • 频学唤人:频繁地学习模仿人声。
  • 性慧:天性聪明。
  • 识主:认识主人。
  • 情通:情感相通。
  • 敛毛:收拢羽毛。
  • 难销日:难以消磨时光。
  • 亸翅(duǒ chì):垂下翅膀。
  • 事须:必须。
  • 安置:放置。

翻译

养着的鹦鹉嘴儿初红,最适合在富贵人家的华丽居所中。 它频繁地学习模仿人声,是因为天性聪明, 特别能认识主人,与主人情感相通。 收拢羽毛睡足后,难以消磨时光, 垂下翅膀时,希望见到风。 谁让这只鹦鹉聪明又颜色鲜艳, 必须将它安置在深深的笼子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它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天性聪慧,能够模仿人声,与主人情感相通。诗中通过“觜初红”、“频学唤人”、“识主为情通”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鹦鹉的可爱与灵性。然而,最后一句“事须安置入深笼”却透露出一种无奈,暗示了鹦鹉虽然聪明美丽,却只能被关在笼中,无法自由飞翔。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鹦鹉的喜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