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

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 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 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 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汴州:古地名,今河南开封市。(汴:biàn)
  • 青冥:天空。
  •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戟:jǐ)
  •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的中央行政机构。
  • :关闭。(扃:jiōng)

翻译

天下的咽喉要地汴州如今十分安宁,军城中的喜气直冲云霄。 庭院前的剑戟在早晨迎接朝阳,笔底的文章在夜晚与星辰相应。 在三省的墙壁上题写着姓名,在万人面前展现出仪态和形象。 汴州忽然又恢复了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月里人们赏灯,门户都不用关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汴州新政实施后所呈现出的太平繁荣景象。首联写汴州的安宁,喜气冲天,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通过“庭前剑戟朝迎日”展现出军队的威严,“笔底文章夜应星”则体现了文化的繁荣。颈联提到在三省壁中题名,在万人前展现仪形,显示出官员的地位和影响力。尾联以“正月看灯户不扃”的场景,突出了汴州的太平和人民的安乐。整首诗语言明快,意境恢宏,表达了作者对汴州新政的赞美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