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二首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鼓:星名,即牵牛星。
  • 灵旗:古代出征前所立的旗,这里指牵牛星的旗帜。
  • 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 破镜:指月亮。
  • :北斗星。
  • :(chá),木筏。

翻译

牵牛星的灵旗在空中飘动,月亮斜挂在天边,像是被打破的镜子。 满天的星辰如同帷幕,北斗星缓缓转动,仿佛是天上的车辆。 织女的织机停止了工作,但她的心依旧平静如石; 鹊桥已成,不再阻碍天河上的木筏。 谁知道那些在观津的女子,整夜都在望着云端,期盼着与爱人的相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浪漫景象,通过牵牛星、月亮、北斗星等天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巧妙地运用了织女和鹊桥的传说,表达了即使天河阻隔,也无法阻挡人们心中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更是深情地描绘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和深情的爱情主题。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