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唐代诗人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诗人,名叫李绅,邀请他饮酒,并招来了歌妓来在席上作舞助兴。饮酒期间,刘禹锡对宴席上的奢华,感到不满与痛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司空的谴责与劝戒。
“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取自这首诗。诗中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司空见惯,原意是指当时官场上已经养成奢华的风气,对当时宴会上的排场,已经见怪不怪了,却不理会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含贬意。(可以引申来形容今天的社会环境)今通指,对某些事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空:古代官职名。
- 浑:全、满。
翻译
高高发髻如云鬟般梳着宫中的样式妆容,春风中唱着一曲杜韦娘。李司空看惯了这种事觉得平常至极,可却让我这苏州刺史极度伤心。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了刘禹锡对于李司空家中歌妓的惊艳与自己内心感受的对比。诗中通过对歌妓的外貌和歌声的描写,以及李司空的习以为常和自己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高髻云鬟宫样妆”描绘出歌妓美丽的形象,“春风一曲杜韦娘”展现其歌声的动人。最后“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突出了不同人对待这种场景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刘禹锡独特的感触,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场景氛围。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
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 《 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 —— [ 唐 ] 刘禹锡
- 《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 —— [ 唐 ] 刘禹锡
- 《 寄湖州韩中丞 》 —— [ 唐 ] 刘禹锡
- 《 詶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 —— [ 唐 ] 刘禹锡
- 《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 —— [ 唐 ] 刘禹锡
- 《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 》 —— [ 唐 ] 刘禹锡
- 《 魏宫词二首 其一 》 —— [ 唐 ] 刘禹锡
- 《 城东 闲游 》 —— [ 唐 ]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