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

新秋十日浣朱衣,铃阁无声公吏归。 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四时苒苒催容鬓,三爵油油忘是非。 更报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uàn):洗。
  • 铃阁:古代官署中的楼阁,因悬挂铃铛而得名。
  • 风韵:风度,韵味。
  • 槿花:木槿花,朝开暮落,象征短暂。
  • 苒苒 (rǎn rǎn):渐渐。
  • 三爵:三杯酒。
  • 油油:形容心情愉悦,无忧无虑。
  • 玄晖:指谢灵运,南朝诗人,字玄晖。

翻译

新秋的第十天,我洗去了朱衣上的尘埃,铃阁中静悄悄的,公吏们已经归家。风中的韵味随着梧叶的摇动而渐渐高涨,露水初凝,槿花已稀。四季的流转渐渐催老了容颜,三杯酒下肚,心情愉悦,忘却了世间的纷扰。明朝还要在池边饮酒,人们都知道太守的字是玄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秋时节的宁静与变迁,通过“浣朱衣”、“铃阁无声”等细节展现了官署的宁静和官员的闲适。诗中“风韵渐高梧叶动”和“露光初重槿花稀”巧妙地以自然景象隐喻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结尾提及“明朝池上酌”,不仅预示了未来的欢聚,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名士风度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