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退朝

紫陌夜来雨,南山朝下看。 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瑞气转绡縠,游光泛波澜。 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陌:指京城的道路。
  • 戟枝:戟的尖端,这里指戟上的装饰物。
  • 瑞气:吉祥的云气。
  • 绡縠(xiāo hú):轻薄的丝织品,这里比喻云气。
  • 游光:流动的光影。
  • 御沟:皇宫中的水沟。

翻译

夜晚京城的道路上降下了春雨,清晨从南山向下眺望。 戟上的装饰物随着日光摇曳,阁楼的影子加深了松树的寒意。 吉祥的云气如同轻薄的丝织品般流转,流动的光影在波澜中泛起。 皇宫中的新柳展现出嫩绿的色彩,处处轻拂着归来的马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早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紫陌夜来雨”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春雨过后的清新氛围。后文通过对戟枝、阁影、瑞气、游光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层次的春日图景。结尾的“御沟新柳色,处处拂归鞍”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结合,表达了春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意境。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