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蔡州三首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闲,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衢(qú):指京城的大道。
  • 浑浑:形容车马众多,流动不息的样子。
  • 使臣:指朝廷派出的使者。
  • 淮西囚:指在淮西地区被捕的叛乱分子。
  • 四夷:古代对中原以外各族的泛称。
  • 失匕箸(zhù):形容震惊到手中餐具都掉落,意指震惊。
  • 妖童:指叛乱的首领。
  • 擢发:拔起头发,形容罪行多到无法计算。
  • 血污:指因杀戮而染血的土地。
  • 一抔土(póu):一捧土,比喻微小的地方。
  • 南峰:指楚地的山峰。
  • 无火:指没有战火。
  • 楚泽:指楚地的湖泊。
  • 穆陵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湖北省。
  • 策勋:记录功勋。
  • 恒山:山名,此处可能指叛乱的余党所在之地。

翻译

京城的大道上,车马如流水般不息,朝廷的使者带来了淮西的囚犯。四方异族听闻此事,震惊到手中的餐具都掉落,天子则在高楼上接受祝贺。叛乱的首领罪行累累,其血染红了城西的一小块土地。南方的山峰不再有战火,楚地的湖泊也恢复了宁静,夜行的人不再需要锁上穆陵关。记录功勋的仪式结束后,天下太平,勇猛的战士们按剑而立,目光投向恒山,那里或许还有未平定的叛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平定淮西叛乱后的盛况,通过对比战前的动荡与战后的安宁,展现了天下的和平与繁荣。诗中“九衢车马浑浑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京城的繁华景象,而“四夷闻风失匕箸”则夸张地表现了叛乱平定对周边民族的震慑效果。结尾的“猛士按剑看恒山”暗示了虽然大局已定,但仍有警惕之心,以防未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珍视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