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太原狄尚书见寄

家声烜赫冠前贤,时无穹崇镇北边。 身上官衔如座主,幕中谭笑取同年。 幽并侠少趋鞭弭,燕赵佳人奉管弦。 仍把天兵书号笔,远题长句寄山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u):答谢。
  • 烜赫(xuǎn hè):声名显赫。
  • 穹崇(qióng chóng):高大,这里指重要的人物。
  • 座主:古代对主考官的称呼。
  • 谭笑:谈笑,这里指轻松自在地交流。
  • 同年:同一年考中科举的人。
  • 幽并(yōu bìng):古代地名,指幽州和并州,这里泛指北方。
  • 侠少:年轻的侠士。
  • 鞭弭(biān mǐ):马鞭和弓,泛指武士的装备。
  • 奉管弦:演奏音乐。
  • 天兵:指朝廷的军队。
  • 书号笔:书写文书的笔。
  • 长句:长诗。

翻译

家族声名显赫,超越了前贤,当时没有比您更崇高的人物镇守北边。 您的官衔如同主考官一般尊贵,在幕府中与同年的朋友们轻松谈笑。 北方的年轻侠士们追随您的鞭弭,燕赵的美人们为您演奏管弦。 您仍手持朝廷军队的文书笔,远道题写长诗,寄情于山川之间。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答谢太原狄尚书的诗作,诗中赞美了狄尚书的家族声望和个人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在北边的镇守之功。通过描绘狄尚书在幕府中的轻松氛围和北方侠士、美人的追随,展现了狄尚书的威望和风采。最后提到狄尚书仍忙于军务,却不忘远寄诗篇,表达了对狄尚书文武双全的敬佩之情。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