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给事见示哭工部刘尚书诗因命同作

汉室贤王后,孔门高第人。 济时成国器,乐道任天真。 特达圭无玷,坚贞竹有筠。 总戎宽得众,市义贵能贫。 护塞无南牧,驰心拱北辰。 乞身来阙下,赐告卧漳滨。 荣耀初题剑,清羸已拖绅。 宫星徒列位,隙日不回轮。 自昔追飞侣,今为侍从臣。 素弦哀已绝,青简叹犹新。 未遂挥金乐,空悲撤瑟晨。 凄凉竹林下,无复见清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特达:特别出众。
  • (guī):古代玉器,长条形,上尖下方,用于祭祀等场合。
  • (diàn):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或过失。
  • (yún):竹子的青皮,比喻坚韧。
  • 总戎:统帅军队。
  • 市义:买卖道德,指以道德为交易。
  • 拱北辰:比喻忠诚地朝向君主。
  • 赐告:皇帝赐予的休假。
  • 清羸(léi):清瘦。
  • 拖绅:拖着长袍的带子,形容官员的装束。
  • 宫星:指天上的星宿。
  • 隙日:比喻时光流逝。
  • 素弦:指琴弦,比喻音乐。
  • 青简: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比喻书籍或历史记载。
  • 撤瑟:停止弹奏瑟,比喻停止音乐或活动。
  • 凄凉:形容环境或心情的孤寂悲凉。
  • 清尘:比喻高洁的人。

翻译

刘尚书是汉室贤王的后代,孔门高徒中的佼佼者。他在济时成为国家的栋梁,以乐道任天真的态度生活。他特别出众,如同无瑕的圭玉,坚贞不屈如同有筠的竹子。他统帅军队时能够宽待众人,以道德为交易,重视贫贱之义。他守护边塞,不向南方牧马,心向北方忠诚如拱北辰。他请求退休来到京城,得到皇帝的赐告,卧病在漳滨。他的荣耀最初体现在题剑上,清瘦的身躯已拖着长袍的带子。宫中的星宿徒然排列,时光不再回转。他自昔日的追飞伴侣,成为今日的侍从臣。琴弦的哀鸣已经断绝,青简上的叹息依旧新鲜。未能享受挥金如土的乐趣,空自悲叹撤瑟的清晨。在凄凉的竹林下,不再见到高洁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悼念工部刘尚书而作,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刘尚书的品德和功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圭无玷”、“竹有筠”等,形象地描绘了刘尚书的坚贞和清廉。同时,通过对比其生前的荣耀与死后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刘禹锡作为唐代杰出诗人的艺术魅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