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旅次:旅途中的停留之处。
- 华州:古代地名,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省。
- 绿溶溶:形容水色碧绿,波光粼粼。
- 华山: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 青崇崇:形容山色青翠,高耸入云。
- 德星:古代指象征吉祥的星辰。
- 囹圄:监狱。
- 黍稷:古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泛指农作物。
-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翻译
在华州的旅途中,我写给袁右丞: 渭水碧绿波光粼粼,华山青翠高耸入云。 山水多么美丽,君子就在这中间。 才能与时代相遇,万物随着真诚感应而通达。 吉祥的星辰降下人的福祉,及时的雨水助长一年的收成。 教化普及,人们不再诉讼,监狱空了千日。 政治和谐,气候也和顺,农作物连续三年丰收。 客人从帝都来,驱马出关东。 喜爱这一郡的人,如同见到远古的风俗。 当今皇帝心中,正忧虑着人民。 怎能得到天下所有的守护者,都像袁公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华州的美丽山水和袁右丞的德政,表达了诗人对袁右丞的敬佩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诗中“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展现了华州的自然美景。后文通过对袁右丞政绩的赞美,如“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和“黍稷三年丰”,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结尾处,诗人希望天下所有的官员都能像袁右丞一样,体现了对理想政治的深切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政治的向往和对袁右丞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