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游诗徐诗
注释
- 东莞:地名,今广东省东莞市。
- 奕代:一代接一代。
- 隽哲:才华横溢,智慧卓越。
- 孤揭:孤立高举,指名声显赫。
- 方州:指地方官。
- 凛冽:严肃,清廉。
- 坟籍:古代典籍。
- 清俸:清廉的俸禄。
- 宣毫:宣纸的毛笔。
- 剡纸:古代名纸,产于剡溪(今浙江嵊州)。
- 札吏:文书官员。
- 胼:手掌或脚底因长期摩擦而生的硬皮。
- 阕:结束。
- 楼船:古代大型船只。
- 夏屋:大屋。
- 垤㙞:小土堆。
- 门闑:门槛。
- 缥囊:轻薄的布袋。
- 缃帙:浅黄色的书套。
- 殷:深红色。
- 基构:基础和结构。
- 贻厥:遗留给后代。
- 通侯:古代爵位名。
- 参卿:古代官职名。
- 介洁:清廉正直。
- 潮田:潮汐影响下的田地。
- 楶:柱子上的横木。
- 刖:古代一种断足的刑罚。
- 羁绁:束缚。
- 秘宝:珍贵的书籍。
- 翠钿:翠绿色的装饰物。
- 红牙:红色的象牙。
- 芸香:一种香草,古人用于防虫蛀书。
- 桂屑:桂花的碎屑。
- 疮疖:皮肤上的疮和疖子。
- 諠:喧哗。
- 廨宇:官署。
- 林樾:林间小道。
- 支硎:山名,在今江苏苏州。
- 星纪:星辰的记录。
- 薮:沼泽地。
- 玄微窟:深奥的洞穴。
- 殳頁:古代兵器名。
- 瘖共:哑巴。
- 目闋:盲人。
- 縠纑:细布和粗布。
- 糠覈:粗粮。
- 自伐:自夸。
- 盈兼两:满足两方面的需求。
- 哕:呕吐声。
- 东皋:东边的田野。
- 耨:锄草。
- 薇蕨:野菜名。
- 公车:官车。
翻译
东莞的名门望族,代代都有才华横溢的智者。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考取科举,名声显赫。自从成为地方官以来,他们的清廉操守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大量抄写古代典籍,声称这是用清廉的俸禄所购。宣纸的毛笔如风般利落,剡纸的光泽胜过月光。文书官员的手指因长期书写而长出硬皮,但工作仍未结束。
他们的楼船如大屋般雄伟,想要载运的东西堆积如山。他们迁徙到吴都,船只纵横交错,阻碍了门槛。轻如雾的布袋,深红如血的书套,这些都是他们文化的基础和结构,将这些留给后代。他们的地位重于通侯的印章,贵于全师的节操。我敬爱他们的清廉正直,他们能继承家族的美德。
他们拥有五万步的潮田和十馀楶的草屋。虽然官职不高,但他们不愿离去,回归后如同受刑。他们守护着万卷书,谨慎如同被束缚。他们记得我曾经的苦心,我们相逢时没有隔阂。他们让我看珍贵的书籍,任我尽情阅读。书轴上的翠钿已剥落,书签上的红牙已折断。书套解开带有芸香,书页展开带有桂花的碎屑。枕头和床榻都带有石头的锋刃和松树的疮疖。
我独自一人静卧,没有喧哗,数卷书看尽。有时带回官署,有时拿着穿过林间小道。我带着书卷过太湖的风,抱着书宿在支硎山的雪中。这样的经历还未记录在星辰中,但我已得到了分毫的知识。我剪除了幽僻的沼泽,涤荡了深奥的洞穴。学海中的狂波正涌动,我的头正向着中流砥柱。
圣人担忧不学无术,他们的告诫尤为迫切。如果不懂古今,那与哑巴和盲人无异。过去我曾羡慕经史,有以佣笔札。何况遇到这样的文化,我借之不曾间断。我的衣食简朴,但我的道德可以发光,这样的文化不需要自夸。
什么样的竹子可以杀,什么样的蒲草可以截。如果能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便足以解决饥渴。有这样的荣耀,听起来也令人作呕。我在东边的田野锄草,在南边的山岭采摘野菜。我如何感谢徐君,公车未曾听说设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莞名门望族的文化传承和清廉操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家族美德的继承。诗中,皮日休表达了对这种文化的敬仰和对清廉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学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知识和道德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