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爱诗房杜二相国
吾爱卢徵君,高卧嵩山里。
百辟未一顾,三徵方暂起。
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
建礼门前吟,金銮殿里醉。
天下皆餔糟,徵君独洁己。
天下皆乐闻,徵君独洗耳。
天下皆怀羞,徵君独多耻。
银黄不妨悬,赤绂不妨被。
而于心抱中,独作羲皇地。
篮舆一云返,泥诏褒不已。
再看缑山云,重酌嵩阳水。
放旷书里终,逍遥醉中死。
吾谓伊与周,不若徵君贵。
吾谓巢与许,不若徵君义。
高名无阶级,逸迹绝涯涘。
万世唐书中,逸名不可比。
粤吾慕真隐,强以骨肉累。
如教不为名,敢有徵君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辟(bǎi bì):指众多的官员。
- 三徵(sān zhēng):三次征召。
- 坦腹:坦露腹部,形容无拘无束。
- 岸帻(àn zé):整理头巾,表示恭敬。
- 餔糟(bū zāo):吃酒糟,比喻随波逐流。
- 洗耳:比喻不愿听闻世事。
- 怀羞:感到羞耻。
- 多耻:多感到羞耻。
- 银黄:指官服上的银色和黄色装饰。
- 赤绂(chì fú):红色的官服。
- 羲皇地:指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 篮舆(lán yú):竹轿。
- 泥诏(ní zhào):皇帝的诏书。
- 缑山(gōu shān):山名,在今河南省。
- 嵩阳(sōng yáng):嵩山之南。
- 放旷:放纵不羁。
- 逍遥:自由自在。
- 伊与周:指伊尹和周公,古代贤臣。
- 巢与许:指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
- 逸迹:超凡脱俗的行为。
- 涯涘(yá sì):边际。
- 粤(yuè):发语词,无实义。
- 真隐:真正的隐士。
- 骨肉累:指家庭的牵累。
翻译
我爱卢徵君,他高卧在嵩山之中。 众多的官员他未曾一顾,三次征召他才暂时起身。 他坦露腹部面对宰相,整理头巾向天子致敬。 在建礼门前吟诗,在金銮殿里醉倒。 天下人都随波逐流,唯独徵君保持清白。 天下人都乐于听闻,唯独徵君不愿听闻世事。 天下人都感到羞耻,唯独徵君更感羞耻。 银色和黄色的官服不妨悬挂,红色的官服不妨披上。 但在他心中,独有羲皇那样的太平盛世。 乘坐竹轿一去不返,皇帝的诏书不断褒奖。 再看缑山的云,重饮嵩阳的水。 在书中放纵不羁,在醉中自由自在地死去。 我认为伊尹和周公,不如徵君尊贵。 我认为巢父和许由,不如徵君有义。 他的名声无阶级之分,他的行为超凡脱俗。 在万世的唐书中,他的名声无法比拟。 我仰慕真正的隐士,却因家庭牵累而强求。 如果教导不是为了名声,我怎敢有徵君的志向。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卢徵君的高洁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诗人通过对比天下人与徵君的不同态度,突出了徵君的独特和尊贵。诗中“坦腹对宰相,岸帻揖天子”等句,生动描绘了徵君不拘小节、不慕名利的形象。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徵君生活方式的向往,但又因现实牵绊而感到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悟。

皮日休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
► 4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