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欢偶作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追欢:追求欢乐。
  • 逐乐:追逐快乐。
  • 补贴:此处指补偿。
  • 平生:一生。
  • 石楼:指风景优美的楼阁。
  • 金谷:地名,古时洛阳的一个园林,常用来泛指美好的园林。
  • 芦管: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蛾眉:古代指美女的眉毛,也代指美女。
  • 咨嗟:叹息。
  • 鬓丝:鬓角的头发。

翻译

追求欢乐,追逐快乐,少有闲暇之时,补偿平生未能及时享受的事物。 不知何处花开,我总是晚一步欣赏,谁家酒已熟,我总是后知后觉。 在石楼月下吹奏芦管,金谷风前舞动柳枝。 十次听春天的啼鸣,莺鸟的歌声已变,三次嫌老丑,换掉旧时的美女。 乐天一过,难以知晓其中的分寸,仍自叹息,两鬓已添白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追欢逐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而“补贴平生得事迟”则透露出对过去未能及时享受生活的遗憾。后文通过“石楼月下”、“金谷风前”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在美景中寻找快乐的场景。然而,“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最后,“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